经典业绩

 
• 经典业绩
• 大型业绩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业绩
 

透视140万亿资管市场 低利率环境挑战下 各类资管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在《资管新规》整体规范之后,我国各类资管产品也已进入了快速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财联社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媒体之一,长期致力于观察和研究资管市场发展,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资管年会之后,今年9月将于上海举办“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年会”,汇聚监管、机构和学界精英,共同研讨资管业在大转折时代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

  此外,财联社特联合兴业研究,组成课题组,推出《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观察报告》,即日起将陆续节选部分内容刊载。

  本文为第一篇,课题组梳理了低利率的新环境以及2023年以来的行业监管政策,在此背景下已超140万亿的资管市场各细分业态有了新的变化。

  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挂牌后,金融监管总局成立资管司,从而有效统筹推动对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的监管,持续引导资管行业统一改革转型 。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我国资管行业的各类机构共同发展,产品类型逐步丰富,业务持续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总体规模来看,2023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体规模稳中有升。2023年年末,估算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重合部分未剔除)约为140.64万亿元,同比增加约3.10%。其中,中基协口径下公募基金净值为27.60万亿元,中国理财网理财市场报告统计口径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26.80万亿元,信托业协会口径下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口径下私募基金产品规模20.32万亿元、私募资管行业产品规模12.41万亿元、资产化行业产品规模1.92万亿元,金融监管总局统计口径下资金运用余额27.67万亿元。

  从资管产品的收益率变化来看,由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各类债券收益率走低等多方面因素,以固收产品为底层资产的资管产品收益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走低。以新发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变化趋势来看,理财公司新发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由2023年1月的3.90%下降至2023年12月的3.31%。

  在2023年期间,伴随利率的下降,存款利率牌价出现持续调降,银行理财作为存款“蓄水池”的作用凸显,低风险偏好资金又逐渐由存款回流进入理财产品。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26.80万亿元,较2022年年末减少0.85万亿元,较2023年6月末提升1.46万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近年以权益市场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此前拥有相对高风险偏好的理财投资者逐步由更看重收益水平,转向更关注产品净值波动的降低。此前一度受到热捧的“固收+”类、混合类产品的规模受到较大负面影响。2023年期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低波稳健的诉求更加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和短久期固收类产品成为承接流入资金的主力产品。2023年年末,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5.82万亿元,占全部存续理财产品总规模的96.34%,较年初增加1.84个百分点。

  2023年,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总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大类。2023年年末,公募基金净值为27.60万亿元。其中,封闭式基金3.80万亿元,开放式基金23.80万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对于规模增长贡献较大,而混合基金规模较2022年年末有所收缩。2023年年末,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QDII基金的净值总规模分别为2.83万亿元、3.95万亿元、11.28万亿元、5.32万亿元、0.42万亿元,分别占公募基金总净值的10.27%、14.32%、40.86%、19.26%、1.51%。

  2023年,信托行业总规模延续2022年以来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信托行业仍处于业务转型期。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2023年年末,信托产品资产规模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信托产品规模实现了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的正增长。

  从信托业务资金来源来看,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持续压降,资金来源结构亦逐步优化。2023年年末,集合资金信托余额和管理财产信托余额分别为13.52万亿元和6.55万亿元,占信托业务总规模比例分别为56.5%和27.37%,占比合计超过80%。与之相对应,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较2022年年末减少13.82个百分点。

  2023年,券商资管管理资产规模继续压降,券商资管业务转型趋势明显。结合中国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分类标准,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规模范围包括私募资管产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公募基金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规模约7.96万亿元,与2023年年末基本持平,小幅增加约0.1万亿元。

  券商资管近年来业务结构深化调整,逐步增强主动管理能力,持续向公募业务及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转型。2023年年末,全行业共有30家券商子公司成立或获批。其中,14家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获得公募业务管理资格。预计未来获得公募业务资格的券商子公司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受行业监管要求趋严,投资者对业绩稳定的追求以及头部机构品牌效应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私募基金行业结构正经历调整,资源逐步向头部机构集中。2023年,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经历结构调整,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减少,存续规模增速有所放缓。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2023年年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625家,同比下降8.63%;管理基金规模20.32万亿元,与2022年年末基本持平。

  从不同类型的管理人数量来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均持续下降,资源向头部和腰部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2023年年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分别为8469家、12893家、9家、254家,分别较2022年年末减少554家、减少1410家、持平、减少78家。

  2023年,保险资管资金规模稳健增长,稳健拓宽业务边界,逐步向更广泛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2023年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为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7%。而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总规模数据来看,由于数据可得性原因,截至2024年6月末,公开数据披露了截至2022年年末的保险资管规模。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总规模2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

  从保险资管资金来源来看,仍以保险资金为主、保险业以外资金为辅,随着保险资管行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来自于保险业之外的资金比例逐步提升。2022年年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类资金中来自保险资管公司的保险母公司的资金占比为73.04%,相较2021年年末下降了3.43个百分点;第三方保险公司资金占比7.35%,相较2021年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银行资金占比10.35%,相较2021年年末上升3.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上升;养老金资金占比5.82%,相较2021年年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2023年,资管行业的监管政策逻辑延续《资管新规》的整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重要细分领域机构监管要求和发展方向。具体来看2023年资管行业的主要监管事件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监管部门重新厘清机构责任,进一步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新设立资管机构监管司,主要承担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非现场监测、风险分析和监管评价等工作。资管司负责在引导信托公司、理财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在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同时,开展差异化竞争。

  第二,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逐步推进,重塑行业发展生态。2023年7月,证监会公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按照“管理人-证券公司-销售机构”路径,分三个阶段稳步稳妥有序调降基金费率。基金费率改革有助于推动资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第三,私募基金行业迎来首部行政法规,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加速出清,业务活动向法制化、规范化发展。2023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国令第762号,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坚持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全流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第四,重新划分信托业务类别,明确各类信托业务职责边界,加快信托业务整改,确立信托行业规范发展方向。2023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银保监规〔2023〕1号),明确信托业务的新三分类框架,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2023年11月16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金规〔2023〕11号),确立信托行业新的监管标准和导向,有效引导信托公司整改存量业务,防止出现利用业务分类规避监管的现象。

  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正逐步步入低利率环境。若进一步考虑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要求,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或都将面临利率和收益率整体较低的情况。从步入低利率环境的原因来看,既有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亦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下降低债务利息支出的考量,以及多方面其他因素。从利率水平来看,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近年来其波动中枢已逐步由2.50%以上下降到2.50%以下。

  从境外的经验来看,若单个经济体的金融市场进入低利率,则该经济体中资管机构的投资收益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为资管机构的投资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过往的一段时间,境外经济体也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利率环境,为资管机构应对低利率环境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为了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得更好的收益,日本的政府养老基金(GPIF)等各类资管机构选择更多将资产向海外投资,其资产组合中有接近50%的资产投资于海外。

  从日本低利率时期投资信托发展历程来看,低利率环境导致日本债券型投资信托衰落;而股票型投资信托则出现扩张,这主要得益于产品出海、央行购股、复苏三个因素;货币基金的发展走向则出现分化。



上一篇:美联储降息时机日趋成熟 哪些资产最为受益?
下一篇:远光软件:公司的资金与经营均无风险

bsports必一中国|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经典业绩|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话:0717-4668555 传真:0717-4668555 地址:湖北省宜都市宜华路99号
bsports必一中国_必一体育运动版权所有©2014 技术支持:必一体育运动